北京市顺义区妇联从“五抓”入手带领妇女争做新农村建...
2007年,北京市顺义区妇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标,以提高广大妇女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渠道为工作的落脚点,从抓宣传、抓培训、抓协调、抓品牌、抓联谊入手,积极推动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抓宣传,展先进妇女风采,为“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深入发展营造氛围
围绕顺义区“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进程,借助三八节有利时机,在全区掀起了弘扬“四自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潮,大力宣传各界妇女先进典型,推出了领先世界遗传基因研究的邓亚军、为“神舟六号”制造配件的李克美、自主创业当老板的黄全胜、孙玉凤、刘淑英、罗春秀等一批优秀女性。一方面以巡回报告的形式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制作了专题片下发到各单位,共组织报告会13场,下发光盘150余张。2006年,全区有3名女能人被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有2名女能手荣获北京市“商海巾英”称号;有6名女能人获得了北京市“商海女能人”称号;有6人被评为“京都巧娘”;另有5个“妇”字号基地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绿色优质工程。向区委组织部推荐7名女党员创业先进典型。在“自主创业之星”的评选过程中,妇女典型13人入围,有2名进入市级明星的竞评。通过加大对优秀女性的宣传力度,妇女事业的发展也开始成为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
二、抓调研,掌握农村妇女就业现状与需求,为推动再就业工作打基础
2006年,顺义区妇联在全区19个镇、2000名农村妇女中开展了《农村妇女择业与就业需求》调研。从调研的结果看,第一,文化层次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是农村妇女择业难的关键。在被调查的2000人中,初中及以下毕业的人数占70%,年龄在35-55岁之间;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只有种养植和服装加工。第二,就业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从总的就业岗位来讲,现在全区最多的空缺岗位是家政服务业,但调查结果来看,最不愿做的工作排在前三位的是:1.家庭保姆、月嫂,占被调查人数的55%;2.服装加工,占24%;3.种养业,占17%。最愿做的工作前三位的是:1.企业工人,占70%;2.个体工商户,占19%;3.家庭种植,占6%。可见,现在全区妇女就业问题不是缺乏岗位,而是需要转变观念。第三,在工作地点选择及劳动报酬上,反映出趋高的走势。在选择就业地点上,有35%选择在本村就业,有45%的选择在本镇就业,选择地域不限就业的只占2%。在希望得到的劳动报酬上,普遍选择月收入在800元以上。
从调查的结果看,当前妇女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但低文化、少技能的现状,又制约了她们的发展和就业单位的选择。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区妇联确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妇女就业观念的转变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协调,在农村妇女的继续教育上下工夫、在拓宽妇女就业领域上下工夫、在提高妇女就业技能上下工夫。
三、抓培训,促掌握自主创业技能,为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根据调研结果反映出的广大妇女就业不愿离家的特点,区妇联积极争取市妇联的支持,举办了9期有1600人参加的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班,重点培训了插花和中国结编织技艺,其目的就是帮助有就业愿望又不能离家的妇女掌握一项自主创业的技能,拓宽一项增收的渠道。同时,顺义区妇联还与各镇劳动就业指导中心配合,共同研究培训的内容、形式,开展贴近妇女需求的技能培训。一是开展了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培训,内容包括家政保洁服务、服装裁剪、毛衣纺织、美容美发、计算机知识等,共举办培训班258期,培训23497人次。二是针对企业招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70期,培训6392人次。三是针对从事种养殖妇女,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2期,培训6678人次。四是围绕提高妇女素质,举办综合素质培训55期,培训7301人次。通过多渠道、多种类的大规模培训,农村妇女的就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经济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如顺义区后沙峪镇高级公寓和别墅比较多,高级家政服务员需求大,受过家政培训的妇女很快成了洋管家和涉外助教,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四、抓品牌,促手工业发展,推动“巧娘工作室”建设
近两年,顺义区妇联为促进手工业的发展,举办了农家女创业成果展、手工艺品设计大赛、“绿港巧手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绿港巧手”也逐步成为妇女手工业作品的一个品牌。为创造品牌效应,推动“巧娘工作室”的发展,今年顺义区妇联又组织全区60多名妇女参加了“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并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巧娘工作室”建设成果,扮亮“绿港巧手”品牌。在一周的展览展卖中,妇女收入近5万元,并收到了大批的定单,为促进妇女手工业发展,拓宽致富渠道创造了机遇。
五、抓联谊,促强强合作,共谋带动发展
2006年,为整合品牌工作优势,顺义区妇联积极推动京都巧娘、商海女能人及妇字号基地实行强强联合,并建立了联谊会,以实现“三个一批”的目的。即让巧娘的技术、产品与商海女能人的资金、销路寻求合作,让智慧和胆量碰撞出火花,扩大巧娘和女能人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收益,达到强强联合带动一批;让妇字号基地与贫困妇女相联合,借助基地的经济和工作岗位优势,强弱结合扶持、救助一批;让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女能人与政府扶持资金相联合,资金扶持催生一批。到目前,强强网络已初步建立,妇字号基地已安置特困妇女30多名,资金扶持对象正在考察中。
来源:北京市妇联